發布時間:2021年08月24日 10:52 來源:中國新聞網
【解說】近日,在甘肅話劇院排練廳內,演員從簡陋的地窩子爬出,他們演繹著“六老漢”治沙時被埋地窩子的情景。
話劇《八步沙》以甘肅古浪縣“六老漢”三代人治沙造林真實故事為素材,再現了從“沙逼人退”到“人進沙退”的艱苦奮斗歲月。
該劇B組導演劉躍軍坦言,為真實演繹治沙艱辛,演員走近治沙人,與他們同吃住,共勞作,在交流中挖掘故事,在觀察中體味人物。
【同期】話劇《八步沙》B組導演 劉躍軍
當時全劇院所有演員,我們去到(古浪)體驗生活,(看到六老漢)挖得地窩,也就是兩三平米,就幾個人擠在這睡,很艱苦,他們在那一住就是幾個月,然后從家背著干糧,這是不可想象的。
【解說】位于河西走廊的八步沙,是騰格里沙漠南緣一片沙漠,也是古浪最大的風沙口。20世紀80年代,6位年逾半百的村民,不甘心家園被黃沙吞沒,卷起鋪蓋挺進八步沙,用當代愚公精神在這里書寫綠色奇跡。
2021年3月,甘肅話劇院啟動話劇《八步沙》創排工作,先后在北京、蘭州等地演出,但為追求真實,從戲劇沖突的呈現到舞臺語言的表達,再到音樂、臺詞等細節,至今仍在排練修改。
【同期】話劇《八步沙》B組導演 劉躍軍
你比如說,(治理面積)七萬五千畝,這過去(劇本)沒有,但是我得到這個數據,覺得好,就六個老漢,要治七萬多畝沙漠,這不可想象的,它這個數字具體了,觀眾可能感受到更明確。
【解說】劉躍軍坦言,近40年的治沙經歷在舞臺上2小時表演出來,他們從眾多素材中選取被埋地窩子、羊倌事件、黑風暴襲擊、林場要散伙等情節,通過藝術手段,演繹出來。
在話劇中,飾演牧羊人的杜俊喆,為了演繹好這個反面角色,排練到嘴角起泡。
【同期】話劇《八步沙》演員 杜俊喆
(我在劇中)也不是說,反對他們。因為,放羊人肯定以放羊(為生),這就是我謀生的一條路,所以說,每一次矛盾激化,都是因為我。
【解說】在參演人員中,劉一瑤年齡最小,對于她而言,演好角色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親身去感受,通過八步沙今昔對比,也讓她有了新的認知。
【同期】話劇《八步沙》演員 劉一瑤
(六老漢)厲害,因為他們能治理那么多的沙漠,把沙漠治得現在特別美麗,花也有,樹也有,跟原來的八步沙差別特別大。
【解說】劉躍軍表示,《八步沙》是甘肅原創話劇,除反映治沙經歷外,還要給外界傳達變化和發展。
艾慶龍 宋子昕 高展 甘肅蘭州報道
責任編輯:【李季】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
總機:86-10-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99788000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
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 2021 chinanews.com.
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