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時間玩手機致身心受損 “網癮老人”背后是孤獨

老人“手機控” 身心也受損
半夜不睡覺刷視頻、一大早起床后就戴上眼鏡戳手機、做飯的空當還要掏出手機刷刷抖音……總是聽父母教訓孩子少用手機,但這些年,很多老年人也成了“手機控”。“有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個小時。”近日,央視財經曝出的這個數據令人吃驚。對于老年人來說,癡迷手機的影響,可不能小覷。
老人長時間玩手機身心受損
不久前,36歲的王女士親歷了一件讓她哭笑不得的事。一大早王女士剛到單位忙著工作,10分鐘后,拿起手機一看,發現竟然有9個來自媽媽的未接電話。王女士很緊張,以為家里出了什么事,沒想到打電話過去,媽媽卻是著急向她要手機充電器。
“早上出門時我拿錯了充電器,結果我媽就焦慮得不行。”王女士說,她趕緊開車把充電器送回家時發現,媽媽的手機還有70%的電,但就是擔心一直玩手機會很快沒電。王女士這才意識到媽媽對手機依賴的嚴重程度。
事后她又想起來媽媽最近經常頭暈眼花,便帶老人去醫院拍片檢查,發現原來是頸椎明顯變形,視力也下降得厲害。“醫生一問,我才知道,原來媽媽每天有8個小時都在盯著手機,玩游戲、看新聞、刷抖音、視頻聊天……頭暈就是玩手機時間太長造成的。”
醫生說,與年輕人相比,老年人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,長時間看手機更容易引起或加重原有疾病。比如,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會加重頸椎病;長時間盯著手機小屏幕會導致視力下降;長期靜坐容易血液黏稠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等。”
因為“手機癮”產生家庭矛盾
記者隨機做了個小調查,發現身邊不少老年人因為學會了玩微信,找到了多年前的舊友,擴大了交際圈。群聊、分享照片、發紅包等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。不過,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,甚至產生各種家庭矛盾。
“三年前我媽開始玩上手機,之后每天拍視頻,經常玩到大半夜才睡覺。我說了也不聽,還跟我發脾氣。”市民趙女士稱。最近,年過60的老媽陷入和老朋友們“搶紅包”中不能自拔,吃飯、睡覺、看電視都是手機不離身,平時出門也成了“低頭族”。
“我爸以前需要什么都是我來買,但自從在手機上安裝了購物的APP,沒事就從上面買些東西回來,家里快遞每天都有。一問他,他就說又沒花我的錢,但打開這些東西看,都是打折的、搶購的,有些還是茶葉等食品,質量都不高。”市民馬先生說,多次勸父親少玩手機,但都當成耳旁風。
“網癮老人”背后是孤獨
網癮問題曾經高發于青少年群體,如今為何會找上銀發族?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魏軍萍認為,中老年人對手機之所以有依賴性,甚至比年輕人更強,一方面是他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,接觸手機的機會自然也多。另外,老年人對手機也有著特殊的社交需求。
“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,身邊能夠接觸到的人減少,容易陷入精神世界的空虛和孤獨,但從心理上他們依然渴望人際交往。”魏軍萍說,對中老年人來說,玩手機游戲最能消磨大把的閑暇時間。還有些老人通過微信找到很多老朋友,微信中私聊、群聊、分享圖片和文章,這些手段吸引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注意力。甚至是朋友圈里的“點贊”,都成為他們尋找存在感的方式。刷抖音、拍短視頻,也滿足了老人們類似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小貼士
多陪伴減少老人上網時間
“很多老人會有這樣的想法:我都這么大歲數了,多玩玩手機怎么了?但沉迷手機最終的結果是:長期睡眠不足,精神不濟,可能會引起更多的身體疾病。”魏軍萍認為,老人通過手機等接觸網絡世界,從中滿足了自身情感或價值需要,但要把握度,晚上應定時關閉手機、按時休息,保證良好睡眠。
從家庭層面講,做子女的應多回家看看,和老人多交流,減少老人的孤獨寂寞感。或者給老人找一些更利于身體健康的活動,讓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實,從而減少上網時間。同時在老人的手機使用上也可以做些合理設置,避免其無限制上網。
記者 王敏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1年09月08日 18:58:42
- 2021年09月08日 14:20:51
- 2021年09月08日 14:07:23
- 2021年09月08日 13:57:24
- 2021年09月08日 13:35:18
- 2021年09月08日 12:48:37
- 2021年09月08日 11:01:58
- 2021年09月08日 09:59:56
- 2021年09月08日 09:55:08
- 2021年09月08日 05:54:22